论文题名(中文): | 伪满洲国行政机构的傀儡性研究 |
作者: | |
学号: | 2019010070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chi |
学科代码: | 060300 |
学科名称: | 历史学 - 世界史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 | 历史学硕士 |
学校: | 延边大学 |
院系: | |
专业: |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学校: | |
论文完成日期: | 2022-12-03 |
论文答辩日期: | 2022-12-01 |
论文题名(外文): | A puppet study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
关键词(中文): | |
关键词(外文): | pseudo-Manchukuo Puppetry General Affairs Office Kwantung Army Colonial policy |
论文文摘(中文): |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3月9日,在日本的精心策划与暗中扶植下,溥仪于长春宣布建立伪满洲国。虽然伪满洲国表面上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被日本帝国主义操控的傀儡政权,所以其行政机构也自然具有鲜明的傀儡性质。本文以伪满洲国行政机构的傀儡性为研究视角,通过进行对伪满洲国行政机构的设置与演变过程以及伪满洲国行政机构傀儡性的表现与原因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探究伪满洲国行政机构傀儡性的本质。 通过研究发现,伪满洲国建国后,在中央与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体系。此后在1934年3月、1937年7月与1941年12月,伪满洲国的行政机构分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而每次的大调整都是根据日本帝国主义的需求来进行,所以在调整后,伪满洲国的行政工作已经逐渐被日本官员及其代表的日本帝国主义所操纵,伪满洲国的行政机构也逐渐变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傀儡机构。可以说,调整的过程,就是伪满洲国行政机构与伪满洲国政权的傀儡性逐渐加深的过程。 作为一个被日本帝国主义所掌控的傀儡机构,伪满洲国行政机构的傀儡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各级行政机构中的日本官员掌握实权,由日本官员构成的行政部门才是真正掌握伪满洲国最高权力的行政部门。而导致伪满洲国行政机构变成傀儡机构的主要原因则有两点。一是通过“关东军内部指导原则”等方式来加强日本官员及日本官员构成的行政部门的地位和权力,二是各级行政机构中的中国官员是甘心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汉奸官员。 究其本质,伪满洲国行政机构傀儡性的本质就是一个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傀儡机构,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总之,伪满洲国行政机构的傀儡性表现在伪满洲国的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所有方面。日本对伪满洲国行政机构傀儡性不断进行深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国东北地区各族人民的殖民统治不断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伪满洲国行政机构的傀儡性也体现出伪满洲国政权的傀儡性,说明伪满洲国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傀儡国家。 |
文摘(外文): |
On September 18, 1931, the "918 Incident" broke out, and the Japanese imperialists invaded and occupied northeast China by force. On March 9, 1932, under Japan's careful planning and covert support, Puyi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in Changchun. Although the puppet state of Manchukuo is an independent state on the surface, it is actually a puppet regime controll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m, so its administrative organs naturally have a distinct puppet nature. Taking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ve apparatus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ature of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ve apparatus by study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ve apparatus and the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ve apparatus. Through research,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 complet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was established at the central and local levels. Subsequently, in March 1934, July 1937 and December 1941,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underwent three major adjustments. So after the adjustment,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has gradually been manipulated by Japanese officials and the Japanese imperialism they repres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have gradually become puppet institutions serving Japanese imperialism.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ocess of adjustment is a process of gradually deepening the puppet nature between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and the puppet Manchukuo regime. As a puppet institution controll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m, the main manifestation of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is that Japanese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hold real power,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composed of Japanese officials is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that truly holds the highest power in the puppet Manchukuo.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why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became a puppet institution. The first is to strengthen the status and power of Japanese official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composed of Japanese officials through such means as the "internal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Kwantung Army"; second, the Chinese officials in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t all levels are traitor officials who are willing to serve Japanese imperialism. In essence,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administrative organ of Manchukuo is a puppet institution serving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a tool for Japanese imperialism to exercise colonial rule over the puppet Manchukuo. In short,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was manifest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puppet Manchukuo's central to local administrative organs. The process of Japan's deepening of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colonial rule over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northeast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administration also reflects the puppet nature of the puppet Manchukuo regime, indicating that the puppet Manchukuo is a puppet state controlled by Japanese imperialism. |
参考文献: |
一、中国:
﹀
1、档案资料: [1]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吉林省图书馆特藏部编:《伪满洲国史料》[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2002年。 [3]李茂杰主编:《伪满洲国政府公报全编》[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09年。 2、著作: [1]念东等著:《伪满洲国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 [2]解学诗:《历史的毒瘤——伪满政权兴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吉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编:《伪满史料丛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4]王承礼、常城、孙继武主编:《苦难与斗争十四年》[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5]解学诗:《伪满洲国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6]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3年。 3、论文: (1)期刊论文: [1]俞辛:《伪满的殖民体制与日本外务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8月第3期。 [2]车霁虹:《试论伪满政权的地方基层统治机构》[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10月第2期。 [3]陆桂敏:《伪满政权始末》[J],历史教学,1995年8月第2期。 [4]李侃:《郑孝胥与伪满洲国初期的傀儡政权》[J],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12月第4期。 [5]刘艳秋:《日伪对东北经济的掠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6月第2期。 [6]金海:《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盟旗制度》[J],蒙古史研究,2000年8月第4期。 [7]安德喜:《伪满傀儡政权始末》[J],兰台世界,2002年3月第3期。 [8]郑文云:《略论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的主要手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2期。 [9]李慧娟,薛朝广:《论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中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期。 [10]王敬荣:《论伪满官吏的任用》[J],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2004年8月第1期。 [11]车霁虹:《试析协和会在伪满基层政治统治中的影响和作用》[J],北方文物,2004年8月第3期。 [12]李慧娟:《从总务制到次长制——论伪满洲国政治体制的傀儡性》[J],史学集刊,2005年11月第4期。 [13]车霁虹:《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在内蒙古东部施行的特别行政制度》[J],北方文物,2006年8月第3期。 [15]于耀洲,刑丽雅:《伪满洲国建立后省级地方政权的建立及调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10月第2期。 [16]德力格尔玛:《伪满洲国统治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行政机构及其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第2期。 [17]苏醒,于耀洲:《论伪满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J],理论观察,2007年2月第2期。 [18]杨家余:《试析日本对伪满政权的控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2期。 [19]刑丽雅,黄志强:《试论伪满政权中的总务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第2期。 [20]于耀洲:《“满洲国”建立后省级地方政权的调整及其作用》[J],大连近代史研究,2009年10月第4期。 [21]于耀洲:《从职官制度看伪满政权的殖民性》[J],学术交流,2009年11月第1期。 [22]杨光,高乐才:《伪满洲国时期日伪对赫哲族的殖民统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2期。 [23]张淑香:《日本侵占辽宁时期的警察统治》[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0年11月第4期。 [24]张微:《伪满洲国官吏与日本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2月第1期。 [25]郭冬梅:《伪满洲国的县级地方财政》[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5月第2期。 [26]郭冬梅:《伪满洲国“地方自治”的虚伪性——以特别市与市制为中心的考察》[J],外国问题研究,2012年3月第4期。 [27]刘战:《日本对伪满的“内部统辖”制度》[J],学理论,2013年9月第3期。 [28]刘战:《日本对伪满基层地方组织政权的操控与利用》[J],理论观察,2013年10月第3期。 [29]关靖华:《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4年5月第1期。 [30]李阳:《伪满洲国时期日伪对满族的殖民统治》[J],东北亚研究论坛(长师大),2016年10月第4期。 [31]景壮:《试论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农村社会统制政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7年11月第4期。 [32]宋从越:《日本对东部内蒙古的殖民侵略——以伪满时期兴安省行政体制的演变为中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年3月第2期。 [33]晋鸿雁,韩强:《伪满洲国政权建制的殖民性刍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9月第3期。 [34]高琳涵:《伪满协和会傀儡性及其政党本质》[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9年12月第4期。 [35]刘峰:《日本在伪满洲统治中的“自治派”与“统制派”》[J],世界历史,2020年2月第2期。 [36]田晶:《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J],桥园,2020年8月第2期。 [37]耿青国:《试析日本对伪满军事机构及军队的统治》[J],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9月第1期。 (2)学位论文: [1]李慧娟:《从总务厅的设置看伪满洲国的傀儡性质》[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2]孙风敏:《日帝对“满洲国”中央行政机构的人事管理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张微:《伪满洲国政权与日本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刘建华:《伪满协和会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5]马玉兰:《日伪时期兴农合作社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6]王紫薇:《“满洲帝国协和会”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7]陈雷:《日本对伪满和台湾殖民统制政策比较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8]韩春玉:《伪满洲国的革新官僚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9]朱海花:《论伪满警察机构沿革与特点》[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10]乔冰雪:《伪满洲国官吏任免体制与人事安排浅析——以<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绝密会谈录>为中心》[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11]刘佳:《伪满体育与日本殖民统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12]任蓉蓉:《伪满洲国文教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13]小荣:《“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 [14]张宁:《伪满洲国“北边振兴计划”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二、日本: 1、著作: [1]星野直树:《未竟の梦想:満州国外史》[M],东京:钻石社,1963年。 [2]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总论》[M],东京:株式会社谦光社,1973年。 [3]古海忠之:《难忘的满洲国》[M],东京:经济往来社,1978年 [4]北村正光:《满洲评论》[M],东京:现代书社,1979年。 [5]船桥治:《满洲帝国协和会组织沿革史》[M],东京:不二出版株式会社,1979年。 [6]浅田乔二、小林英夫:《日本帝国主义的满洲支配》[M],东京:时潮社,1985年。 [7]山本有造:《满洲国的研究》[M],东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93年。 [8]塚濑进:《满洲国“民族协和”的景象》[M],东京:吉川弘文馆,2000年。 [9]今若良二:《满洲帝国》[M],东京:学习研究社,2006年。 [10]田中隆一:《満洲国与日本的帝国支配》[M],东京:有志舍,2007年。 2、论文 [1]古川隆久:《革新官僚的思想与行动》[J],《史学杂志》,1990年第1期 [2]高桥彦博:《新官僚・革新官僚与社会派官僚-作为协和会分析的一个视角》,《社会劳动研究》[J],1996年第11期 三、韩国 1、著作: [1]尹辉铎:《日帝下“满洲国”研究—抗日武装斗争和治安肃正工作》[M],首尔:一潮阁,1996年。 [2]韩锡政:《满洲国建国的再解释:傀儡国家的国家效果》[M],釜山:东亚大学出版部,1999年。 [3]金炅一、尹辉铎、李东振、任城模:《东亚的民族离散与城市:20世纪前半叶满洲的朝鲜人》[M],首尔:历史批评社,2004年。 [4]尹辉铎:《满洲国:殖民地想象所孕育的“复合民族国家”》[M],首尔:图书出版会社,2013年。 2、论文: (1)期刊论文 [1]南昌龙:《满洲帝国朝鲜人》[J],《新书林》,2000年第1期。 [2]林钟国:《日帝末期的亲日群像的失态》[J],《青书》,2002年第1期。 (2)学位论文类: [1]辛珠柏:《满洲地域韩人의 民族运动研究(1925-40)》[D],首尔:成均 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 [2]任城模:《满洲国协和会的总力战体制构想研究—“国民路线”的摸索和其性格》[D],首尔:延世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开放日期: | 2022-12-09 |